• 7/2- 7/6

    奧斯卡 • 柏尼菲

    邏輯思考夏令營

    用5天激發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 去年年度熱銷滿額營隊,2018年唯一場次,最後六名。6/15前報名享早鳥優惠,立省$3760! 
    • 【法國兒童哲學教父獨家授權】全球25國暢銷哲學童書作者、哲學大師-奧斯卡柏尼菲授權舉辦
    • 知名作家、哲學諮商師褚士瑩全程親授,引領孩子跳脫標準答案,學習提問、檢視、分析、推理與歸納的邏輯思考方式
    • 透過口述影像、與無家者、移工及在台外籍生面對面等活動,打造孩子觀看世界的多元角度 

  • ▏ 從「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開始

    別急著給答案! 讓孩子跳脫框架、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你知道嗎? 法國人三歲就上哲學課,法國中小學很少考選擇題。因為大人的標準答案可能教出「缺少思考」的孩子。

     

    但,沒有標準答案就是思辨與邏輯嗎?就是會思考? 很抱歉,答案不一定是YES。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把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歸類在技巧(Skills) ,而不是知識(knowledge)或與態度(attitude),表示這是有方有法、可以學習的。是的,思考是可以學習的。

     

    法國兒童哲學教父、出版的哲學兒童叢書風靡全球25國的Oscar Brenifier 奧斯卡柏尼菲,自1994年起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在世界各地成立哲學工作坊,推廣「成人」和「兒童」的思考訓練課程。在世界各的工作坊現場,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

    「你喜歡問問題嗎?」「問題讓你感到麻煩嗎?」「你為什麼不喜歡麻煩?」「問題是不是讓你去想?」「因為別人贊成你就跟著贊成,你是不是跟屁蟲?」長得像聖誕老公公的Oscar大叔,彷彿有問不完的問題,讓台下的小朋友一刻都不能偷懶,腦筋得一直轉啊轉個不停。

     

    Oscar Brenifier說,思考從「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開始。從兒童的觀點和經驗出發,而不同的思考方式創造反差,練習用不一樣的角度理解事情、開始覺察自我。思辨與對話,成為獨立思考的起點。

     

    「奧斯卡•柏尼菲邏輯思考夏令營」,由Oscar Brenifier在法國親自訓練的哲學諮商師、知名作家褚士瑩親自授課,一起帶領孩子從「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開始,透過「活動和遊戲」的生動方式,認識「邏輯辯證(dialectical thinking)」的技巧,練習如何應用「提問-邏輯分析-推論」的方法,開啟一扇通往思考世界的大門!

     

    您的孩子將在這個營隊裡面經驗這些:

    • 蘇格拉底式的提問及對話:用連續問答、反問追問等方式,引導孩子邏輯思考、多角度質疑、及發散式思維。
    • 從兒童的觀點和經驗出發,設定每日探討主題,引發學習興趣:包含「知道是什麼?」、「為什麼要上學?」、「為什麼你會愛我?」、「為什麼我會存在?」、「人生可不可以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 搭配每日主題,設計延伸活動,讓孩子從體驗中深度思考,同時建立多元角度的世界觀:例如我們邀請表演藝術團隊公關許芳宜,讓孩子透過口述影像的方式,重新思考「知道」的定義。

  • 不須過分憂慮答案,把問題當作有趣的事情!

    ✰ 本營隊由IPP獨家授權。.

  • ▏營隊內容

    2018暑假唯一 梯次

     

    7/2(一) - 7/6(五) 09:00 ~ 17:00

    對象:暑假後國小四年級 ~ 七年級(國一)學生

    原價$18,800 │ 6/15 前報名享早鳥優惠 $15,040

    上課地址: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建國館 / 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231號

     

    ✰ 本課程費用包含每日午餐、校外教學交通費及校外教學保險。

    ✰ 營隊師資、課程內容、時間及場地等,本單位保留變更之權利。

    2017奧斯卡柏尼菲邏輯思考夏令營課程內容

    DAY 1

    👍 今天的主題:知道是什麼?

    👉今天的目標:認識邏輯辯證技巧培養推理的能力

     

    ║ 活動一:從「大小剛好的鞋子」學法國式的思考

     

    💬 為什麼夾腳拖應該比腳丫子大一點才叫做剛好?一樣大、或是小一點,不可能剛好嗎?褚士瑩從他收錄在小學五年級國語課本的「大小剛好的鞋子」這個主題切入,認識「邏輯辯證(dialectical thinking)」的技巧,練習如何把「提問-邏輯分析-推論」的習慣應用在日常生活的問題中,學習整理自己的想法,並且清楚的表達。

     

     

    活動二:你的微笑是什麼顏色的呢?

    👁‍🗨誰和我們一起看世界: 我們邀請表演藝術團隊公關許芳宜和視障朋友,讓孩子透過口述影像的方式,重新思考「知道」的定義。
    🎤 表演藝術團隊公關 /許芳宜

     

    💬 視障口述影像,是一種透過口語或文字敘述,將視障者無法接收的影像訊息轉換成言辭符號,讓視障者也能克服視覺障礙,協助他們克服生活、學習和就業環境中各種影像障礙的服務。簡單地說,口述影像就是把「看見」的「說」出來,可能是電影畫面,也可能是舞蹈。以電影為例,口述影像便是在不干擾正常節目的聲音訊息和對白的情況下,將影片中的視覺成分,如顏色、空間布景、場景、人物表情、動作等用語言加以解釋與描述的技術。

    💬 我們將在這個活動中邀請表演藝術團隊公關許芳宜與視障者來到現場,讓孩子分組練習描述舞蹈及動作,由現場的視障者決定是否能夠「知道」孩子們的描述,讓孩子重新思考「知道」的定義。

     

    2017奧斯卡柏尼菲邏輯思考夏令營課程內容

    DAY 2

    👍 今天的主題:為什麼要上學?

    👉今天的目標:認識蘇格拉底「提問的藝術」培養提問的能力

     

    ║ 活動一:「為什麼我要上學?」

     

    💬 「為什麼我要上學?」用說故事的方式作為引導,分組討論的形式,幫助學生思考學校存在的意義,以及上學真正的意義。

    💬 要如何想「上學」這件事?奧斯卡柏尼菲,在「為什麼我要上學?」這本兒童哲學繪本裡,用說故事的方式點出了有幾個值得大人關注的面向。比如說,有些在學校的老師,總是只對課程進度感到興趣,至於孩子的腦子裡在想什麼,並不想知道。如果孩子不斷發問的話,就會影響上課進度,讓老師生氣。表面上,上學「趕進度」好像有道理,但再想想,學校的主體,究竟應該是「老師」還是「學生」?也就是說,學校是為了誰而存在的?

    💬 我們是為了讓老師教他想要教的,所以才讓孩子去學校,還是為了孩子能夠思考他們想要知道的事物,才有學校跟老師?孩子又怎麼想呢?

     

     

    活動二:為什麼會有貧窮與飢餓?

    👁‍🗨誰和我們一起看世界: 如果連飯都沒得吃了,我們還應該上學嗎?我們邀請著名的街頭公益運動發起社會企業「人生百味」和無家者,透過和無家者面對的對話,重新思考「自我價值」的定義。

    🎤 人生百味 / 竺君

     

    💬 由三個年輕人發起的「人生百味」,他們關心在路上撿資源回收的阿公阿嬤、無家可歸的街友、坐在繁華鬧區街頭兜售口香糖的人,試着將同情心轉換成具體的力量,延續社會大眾對弱勢族群的支持。你有沒有想過,貧窮是怎麼來的,又會到哪裡去?

    💬 透過「人生百味」接觸無家者前,我們和大部分人一樣稱他們為流浪漢、遊民、街友...,在Google上搜尋街友會跟著出現犯罪、殺人等字眼,我們可能認為他們是一群不事生產的邊緣者,但「人生百味」拆解了這些人身上的tag(標籤)或者稱為元素,您會發現超過七成以上的無家者是有工作的, 您會發現無家者很多的標籤可能在你我身上都有,這可能和我們腦袋裡面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每一個無家者,都是一段故事。

     

    2017奧斯卡柏尼菲邏輯思考夏令營課程內容

    DAY 3

    👍 今天的主題:為什麼你會愛我?

    👉今天的目標:學習如何「問題化(problematization)」培養分析的能力

     

    ║ 活動一:「為什麼你會愛我?」

     

    💬「愛」這件似乎極為抽項的概念。

    💬 父母跟孩子之間一定要相愛嗎?愛應該是一種身份帶來的義務嗎?我們常說「警察是人民的保母」,但警察脫掉制服下班以後,如果在路上看到壞人正在欺負好人,他還應不應該保護好人呢?還是警察只有穿著制服的時候,才是警察呢?如果這個壞人,剛好是警察的兒子,那麼這個下班的警察,應該要扮演爸爸的角色,愛自己的兒子,還是應該要扮演警察的角色,愛人民呢?

     

     

    活動二:為什麼會有國際衝突

    👁‍🗨誰和我們一起看世界: 我們邀請2013年遠見雜誌選出的「平民英雄百人榜」的「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和新移民,透過和僑民面對的對話,重新思考「愛」的定義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 Lily 楊萬利

     

    💬 我們都說戰爭是仇恨造成的,但是由愛組成的家庭,難道就不會有衝突嗎?衝突一定是不好的嗎?有沒有可能衝突是一件好事呢?

    💬 和平真的比較好嗎?

    💬 新北市中和區的南勢角,是緬甸華人在台灣的聚集區,也是「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的所在地。這家店常常高朋滿座、人聲鼎沸,各種膚色人種都有。不知情者以為是咖啡廳,其實它是一間專為新移民開設的東南亞主題書店,店內有著印尼、越南、泰國、柬埔寨等多國書籍,不賣書、只借書。

    💬 不賣書、只借書! 如果你要把這些書帶回家,必須「原價借出(不打折)」,但是還書時,則可領回原價。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承載的是一個基於「相互理解」有尊嚴的二手書
     

     

    2017奧斯卡柏尼菲邏輯思考夏令營課程內容

    DAY 4

    👍 今天的主題:為什麼我會存在?

    👉今天的目標:學習「論證(argumentation)」培養檢視的能力

     

    ║ 活動一:「為什麼我會存在?」

     

    💬「存在是什麼?」從「木偶奇遇記」的童話故事開始,木偶皮諾丘(Pinocchio)的形體是「被」老木匠蓋比特(Geppetto)所雕刻出來的,生命則是一位藍色的仙子賦予的,但是皮諾丘忘記一件事,那就是仙子同時告訴他,如果能證明自己「勇敢、誠實和無私」,才能變成「真正的」小男孩,所以真正的存在,不能只是形體,必須是一種「價值」,而這價值只有自己能夠給自己。就算沒有變成「真正的」小男孩,作為一個木偶,難道皮諾丘對於老木匠來說就不存在嗎?這麼一想,就不難明白存在的意義,不會只有一個標準答案。

     

     

    活動二:為什麼會有難民與移民?

    👁‍🗨誰和我們一起看世界: 我們邀請打造專屬移工的全方位教育平台「移工人生學校」的「One-Forty」和移工,透過和無家者面對的對話,重新思考「存在」的定義。

    🎤One-Forty / 陳凱翔

     

    💬 由一群不到30歲的青年所組成的非營利組織「One-Forty」,成立短短一年,從開辦第一堂移工課程開始,如今已是台灣少數同時專注在移工培力、移工文化交流的NPO。

    💬 One-Forty希望改變臺灣人看待移工議題的方式,不被媒體的報導侷限對於移工的印象,因為移工跟我們一樣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有趣、可愛的性格、感動的故事,讓大家覺得移工議題是很平易近人、很貼近生活、且重要的。​

    💬和其他耕耘移工議題的NGO/NPO不同,One-Forty不上街頭,不走傳統的社運路線。除了移工在台灣承受的壓迫之外,One-Forty看到的,是台灣的工作及生活結束後,移工回鄉後的人生如何前進。

    2017奧斯卡柏尼菲邏輯思考夏令營課程內容

    DAY 5

    👍 今天的主題:人生可不可以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今天的目標:學習如何應用「反思(reflection)」培養歸納的能力

     

    ║ 活動一:「人生可不可以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從莊子「逍遙遊」的故事中討論一個人可不可以像做什麼,就做什麼。故事當中,惠子對莊子說:「我有一棵大樹,人家都叫它臭椿樹。它的樹幹臃腫而不合墨線,它的小枝彎曲而不合規矩,長在路邊,木匠也不會留意。(這樹就像)現在你的言論,大而無用,大家都會離棄啊。」但是莊子回答說:「你難道沒見過野貓和黃鼠狼嗎?牠們卑伏身子,等待出遊的小動物;東跳西躍,不避高低,往往踏中機關,死於網中。再看看那耗牛,身體大得像天邊的雲,牠本領很大,但卻連捕鼠也不能。現在你有這麼一棵大樹,還愁它沒有用處,為何不把它種在寬曠無人的鄉間、廣闊無邊的原野,寫意無憂地在樹旁閒逛,優游自得地在樹下躺臥?它不會受斧頭砍伐,又沒有東西來毀害它,沒有用處,又有甚麼困苦呢?」

    💬「人生可不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如果你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可以」的話,你可能就是一個謹慎的人。但是你真的說得出,為什麼我們要謹慎嗎?什麼事情都謹慎小心,步步為營,真的比較為所欲為好嗎?

     

    活動二:為什麼會有種族歧視與偏見?

    👁‍🗨誰和我們一起看世界: 我們邀請在台的非洲籍留學生,透過和他們面對的對話,重新思考「限制與自由」。

     

    💬 黑人牙膏,一個幾十年的老品牌,伴隨著大人小孩的成長。對我們來說,它只是個牙膏名字,並不會去多想有什麼其他含意,甚至覺得這名字取得很好笑。但是,表面上看來毫無殺傷力的品牌名稱,實際上,在很多人眼裡,卻帶有點種族歧視的意味。我們透過分組親自訪談在台灣的非洲裔留學生,重新思考「種族偏見與歧視」。
    💬 刻板印象常常是我們對應和我們不一樣的人常出現的狀況。
    💬 他真的跟我們不一樣嗎?你是不是真的知道他是誰?他為什麼變成現在的他?他有夢想嗎?如果可以改變他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

     

  • ▏營隊講師群

    誰和我們一起看世界

    2017奧斯卡柏尼菲邏輯思考夏令營講師褚士瑩

    主講師/

    褚士瑩

    ☄ 知名作家、國際NGO工作者,專業訓練來自埃及AUC大學唸新聞,及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2001年起在緬甸的工作重點之一,是與「聯合國發展署(UNDP)」及「拯救兒童(Save the Children)」組織團隊,主持非正式教育部門(unofficial education sector)的「兒童早期發展教育 (ECCD)」計畫近十年。


    ☄ 2012年後轉任美國華盛頓特區國際金融組織的專門監察機構BIC(銀行信息中心)緬甸聯絡人,訓練緬甸的公民組織監督世界銀行及其他外國政府對緬甸的貸款及發展計畫。另除協助多方停戰協商,設計戰後重建之外,也意識到真正的改變必須來自教育,從「學會問對的問題」開始,才能讓下一代開始接受多元社會,改變衝突的本質,因此從2015年開始,赴法國「Institute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s(IPP)」師事奧斯卡.伯尼菲,學習哲學諮商,終極目標是在緬甸內戰衝突地區成立一個以鼓勵武裝部隊想清楚「為什麼我們要打仗?」這個問題,推動哲學思考為目標的草根哲學機構。


    ☄ 在台灣期間,他串連在地與國際團隊,一起關心兒童與成人的思考教育、訓練NGO領域的專業工作者、客工、新移民、部落、環境、社區營造、小農與永續農業、自閉症成人、失智症家屬的支持。中文出版品包括「55個刺激提問」、「用12個習慣祝福自己」等五十多本作品。

    2017奧斯卡柏尼菲邏輯思考夏令營講師褚士瑩

    不一樣的眼睛/

    表演藝術團隊公關 • 許芳宜

    ☄ 許芳宜 Ivy Hsu /表演藝術團隊公關
    現職擔任表演藝術團隊的公關暨發展工作.從事公關相關工作十年,非營利事業組織相關工作如下:學生時代曾任愛盲基金會幼兒英語教師三年,就業後第一個獲得華文公關首獎的專案為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合辦的「不老夢想圓夢計畫」,2014年成為接案人之後義務擔任台北市樹仁社福基金會公關迄今.2016年開始擔任新光乳癌姊妹會,這一次希望從表演藝術的實際案例開始來談口述影像,以及如何因此開啟不同觀點.

    2017奧斯卡柏尼菲邏輯思考夏令營講師褚士瑩

    不一樣的眼睛/

    人生百味

    ☄ 3位青年觀察到存在街頭上的人生百態。為了解決社會問題,並希望能集結一些力量為這社會做點什麼,將想法直接化為行動,組成了「人生百味」團隊。

     

    ☄ 人生百味希望透過各種簡單有趣的計畫,藉由群眾參與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他們相信,弱勢不是被切割出來的特殊族群。而是流動的、可被改變的狀態。」。

     

    ☄ 目前在執行的計畫有:
    ❶ 把回收拿給阿公阿嬤 agoama.tw:掌握各地回收阿公阿嬤的動向,讓更多人能夠將家裡的資源回收物品交到他們手上,幫助回收阿公阿嬤們蒐集資源回收。

    ❷ 石頭湯計畫 stonesoup.doyouaflavor.tw/:募集市場上或家裡剩下來的食物,找一個廚房一起烹煮,再將做好的料理分享給街友或是社區的人一起食用。

    ❸街賣計畫 doyouaflavor.tw/:將台灣獨立良品推上街頭,讓合作的街賣者進行推廣販售。透過創意與設計的方式,讓街賣者成為街頭上美麗的景色。

     

    ☄ 竺君/ 大學時期雙主修公民教育和中文,畢業後給自己一年的時間找尋在這個社會的定位,目前工作主要穿梭於出版社和百味,正試圖學著找尋多職工作的可能生活樣貌。 這次的分享與其說希望孩子增加對無家者有什麼認識,更想讓他們透過接觸不一樣的生命歷程,試著更貼近人的本質。 我認為最理想的哲學教育不會是透過一對多,一只階梯隔開堂上台下的形式完成。 更可能像是引導師的角色,帶領學員走出戶外,細細體驗,且對於思想和感受誠實無欺,在這樣的歷程中學著如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2017奧斯卡柏尼菲邏輯思考夏令營講師褚士瑩

    不一樣的眼睛/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南勢角緬甸華僑聚落文化工作者 • Lily楊萬利

    ☄ 一間只借不賣的書店。「三不一堅持」─只借不賣、借期無限、押金全額退還。所有漂泊的,在此都可找到燦爛時光。

     

    ☄ 長期關心新移民的前《四方報》總編輯張正,曾得到第八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並獲選2013年遠見雜誌「平民英雄百人榜」,也在2014年發起「第一屆移民工文學獎」。燦爛時光的團隊在某個機遇下聽到兩年沒放過一天假的在台印尼幫傭說:「Reading makes me free.閱讀讓我自由」這句話說出了異鄉人對於閱讀的熱情與渴望,也開啟了「燦爛時光」。同時,我們努力營造一個舒適、友善的閱讀空間,希望異鄉人能在此到自己的燦爛時光,也希望本地人能從這裡發現世界的多元與美妙。

     

    ☄ 「閱讀是能夠散發正能量的事,只要有人願意參與,就算燦爛時光服務不到1%的人,我們也願意繼續堅持下去。」

     

    ☄南勢角緬甸華僑聚落文化工作者 • Lily楊萬利/ 緬甸華僑,阿芬雲南破酥包,專業包子手。愛美食、喜歡交朋友,喜歡分享居住緬甸時的燦爛時光。偶爾帶著好奇的朋友悠遊中和緬甸街,帶領大家一同探索滇緬的特殊飲食及文化。

     

    2017奧斯卡柏尼菲邏輯思考夏令營講師褚士瑩

    不一樣的眼睛/

    One-Forty •陳凱翔

    ☄ One-Forty是一個關注東南亞移工議題的新創非營利組織, 致力於東南亞移工的教育,讓移工透過在台工作期間習得實用的知識技能,打破貧窮的惡性循環,並為自己、家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生活。

     

    ☄ One-Forty 也提供移工故事發聲與交流的平台,讓移工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見。你會發現撕去「移工」的標籤後,其實他們與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有脆弱、有勇敢、有失落、有盼望。而且你能從他們的故事,看見一個更寬廣更精采的世界,並擁有更完整的國際觀。

     

    ☄ One-Forty 相信:因為與移工成為朋友,讓我們自己也成為一個充滿故事,並且能真正擁抱多元的世界公民。也正在實踐台灣最美的風景:真正善待每一個來自異地的人。

     

    ☄ 陳凱翔,政大企管系畢業,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交換學生,曾針對四川省綿陽市農村的農民工子弟隔代教養問題進行蹲點調研,也在南印度 Bangalore 參與在地非營利組織 Sarmatharnam 貧民窟照護計畫。過去任職於顧問事務所,專責於推動企業解決社會議題的共享價值策略(Creating Shared Value);同時也是網路媒體Career for Change創辦團隊成員之一,參與以「翻轉工作」為旨的長期社會行動。2015年,創辦非營利組織 One-Forty,讓台灣人與東南亞移工接觸、交流,進而同理。同時打開台灣民眾認識東南亞的窗口,擁有更多元完整的國際觀,建立一個實質友善的社會。

     

    2017奧斯卡柏尼菲邏輯思考夏令營講師褚士瑩

    助理講師/

    阮嵐青

    ☄ 文字工作者,前魅麗雜誌總編輯,現為魅麗雜誌編輯顧問

    ☄ 與奧斯卡伯尼菲老師學習哲學諮商中

     

    ☄ 對哲學思考的想法:

    從小就喜歡問各種奇怪問題困擾大人的成長經驗中,讓我一頭栽進書籍的世界想找答案,進而發現,厲害的作者邏輯一定都很完整,可以從各種角度描寫同一件事物。

     

    ☄非常喜歡食物,藉由吃也發現這世界與我想的不一樣,有很多食物與菜餚不會出現在台灣的餐桌上,要因為沒有見過、吃過,憑想像而抗拒嗎?還是應該嘗試一下不同的體驗呢?挑戰未可知的事物,開發新的想像,是哲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孩童是天生的哲學家。小朋友看到不認識的東西,一定先伸手去抓,摸完質感確認不會痛之後,第二步就是放進嘴巴裡吃吃看,這是最直接的體驗。長大之後我們不再會這樣把東西都放進嘴裡,但是否也逐漸封閉了對事物好奇的心呢?

     

    ☄在身心靈領域工作與學習的這些年,發現重新打開自己的知覺有多重要,有知覺才會刺激大腦思考,有觀察才會讓邏輯完整;對世界的好奇,會讓我時時提醒自己,近距離觀察細節之後,還要退遠一段距離才能看得清楚全貌,細究事物本質的同時,也不忘記保持一顆仁慈之心。

    2017奧斯卡柏尼菲邏輯思考夏令營講師褚士瑩

    助理講師/

    陳竹安

    ☄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畢,現任美術企劃

     

    ☄ 跟孩子的相處:

    和小朋友與大朋友用一樣的方式做朋友,喜歡觀察現在社會的孩子,並從他們身上學習,樂於和大家一起享受探索自我與刺激思考的過程。

     

    ☄ 對哲學思考的想法:

    如何問一個好問題,比問問題本身重要。透過哲學思考讓思路清晰,揭開隱藏在各種行為的層層面紗下,真實意圖的存在。讓哲學幫助你勇於探索自我,更勇於探索世界。

  • ▏FAQ常見問題

    Q. 營隊每天的主題討論會用什麼樣的模式進行?

    每一堂主題課有三個小時的時間,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階段20分鐘,每一個學員都輪流發言分享他們課後練習上一堂主題課的成果。

     

    第二階段40分鐘,由褚士瑩用團體討論的方式,利用「思考練習本」介紹這一堂主題課的思考概念,介紹這個思考主題所需要的工具,讓每一個學員都充分理解主題。

     

    第三階段80分鐘,邀請多元主題講師加入,學員進行經過特別設計的分組活動,每一堂主題課都有完全不同的分組,活動方式也每堂課都完全不同,保持學員的新鮮感外,也學習如何利用各式各樣的思考工具。

     

    第四階段40分鐘,褚士瑩會帶領團體共同整理、分享活動的成果,同時提供資訊,分享在其他文化、國家對於同樣的主題,跟他們同年齡的學員的討論結果,讓學員比較不同文化、語言對於思考的影響,同時也能夠跳出思考框架、拓展世界觀。最後,也會提供課後練習的題目,鼓勵學員利用休息時間進行練習,在下一堂主題課的一開始進行分享。

    Q. 我的小朋友比較內向,如果在營隊裡不敢發言怎麼辦?

    奧斯卡伯尼菲的理念中,強調思考力有幾種不同的狀態,其中有一種是「獨自」思考的能力,另外有一種是如何在團體中「一起」思考的能力,這是在東方式的教育中,比較少注意到的盲點。

     

    所以透過活動,學習思考的兩種不同軌道,善於表達的外向孩子,為了學習在團體中思考,必須學習在團體中傾聽的重要性,而內向的孩子,也會發現在團體當中發言的必要性。

     

    學習邏輯思考,除了跨出想法的舒適圈,也會同時學習跨出行為的舒適圈。相信無論對於什麼個性的孩子,都會是一個全新的學習經驗。

     

    Q. 在團體當中,會不會因為人數較多而沒有發言的機會?

    奧斯卡柏尼菲有一些課堂管理的技巧,確保每一個學員有公平發言的機會。

     

    舉例來說,其中有一堂課的活動練習,就是每個人手上有兩張卡片,每次發言就要用掉一張卡片,一堂課只有兩次的發言權利,所以孩子必須要思考,如果太早把發言權用掉,後面有想法就無法表達,但是如果留到後面,說不定沒有適合自己的發言機會。

     

    另一個機制,是奧斯卡柏尼菲會規定不經思考就熱衷發言的學員,每一次不經思考發言,就要延後下次發言的順序,比如三次缺乏思考的發言後,每次就至少要有三個人先發言,才能輪到他。

     

    類似這樣的巧妙機制,會讓每一個孩子在「玩」當中,意識到自己的發言習慣,並且學習發言跟沈默的時機和價值。

  • ▏關於我們

    授權單位 / 法國Institut de pratiques philosophiques(IPP)

    授權單位 / 法國Institut de pratiques philosophiques(IPP)

    Oscar Brenifier大學就讀於巴黎索邦第四大學的哲學系,這是一所歷史悠久,以科學、史哲著稱的學校,物理學家居禮夫人即畢業於此。也因為哲學專業的訓練,柏尼菲體認到思考方法的重要。於是從1994年起,柏尼菲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在世界各地成立哲學工作坊,推廣「成人」和「兒童」的思考訓練課程。他創立了Institut de pratiques philosophiques(IPP),在各個地方組織哲學研討會,培養實踐哲學家。

    奧斯卡柏尼菲也出版了一系列哲學童書《好與壞,是什麼呢?》《我,是什麼呢?》等系列童書,討論善惡、愛、友善等概念,在全球20幾個國家掀起哲學教育熱潮。

  • 聯絡我們

    請留下您的訊息,我們會盡快與您聯絡!